服務熱線
日期:2016-03-04瀏覽:3729次
展覽館、博物館出入口管理要靠誰---通道閘機
近幾年隨著各種文物被盜新聞播出,如今展覽館、博物館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年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客某視頻訪談節目時談及院內安防話題表示,故宮2016年將進一步提升安防系統。不僅是故宮,現如今隨著對文化知識魅力與價值提升,博物館安全得到進一步重視,各地對博物館安防將都提出明確要求,借助互聯網科技的力量,博物館安防建設也與時俱進。
故宮博物院:物品一旦被移動就會報警
故宮博物院內展、藏品眾多,價值連城,“如何安防”成為網友關注話題。針對此,單霽翔稱,故宮明年將進一步提升安防系統。“我曾經說,*安防系統zui強的博物館無疑是故宮,像我們的中控室,有65面大屏幕、1500個攝像頭。”“故宮太大了,死角太多,所以我們現在做安防的全時空覆蓋。在現在的基礎上,再覆蓋一層高新技術,形成物聯網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故宮每一個藏品或展品,一旦被移動就會報警。任何空間,游客一旦觸摸展品都會有報警提示。此外,故宮門上都安流量統計系統。總之,監控會更加全面、準確。”單霽翔說道。
上海博物館:啟用人臉識別系統
上海博物館于2013年投放使用的視頻人臉識別系統能夠在參觀者無感知的情況下自動采集其參觀信息,提升博物館安防水平。上海博物館保衛處負責人吳敏偉介紹:“這種事后追蹤的方式顯然是比較被動的。博物館更應該做好事前的預警工作。根據*觀察經驗,盜賊一般作案前都會進行多次踩點。視頻人臉識別系統通過抓拍來館參觀的人臉、人臉入庫、查重比對、對可疑人員進行預警,再配以人防,就能積極有效地及時發現和處置博物館的安全隱患。”
那么,視頻人臉識別系統是如何運作以實現預防?作為一名普通游客進入上海博物館體驗視頻人臉取像過程。通過安檢門時,觸發了攝像機取像系統,距離安檢門幾米遠處設置的3個方位720P高清數字超寬動態攝像機便自動進行取像。系統信息管理平臺于是地獲取了通過安檢門時正面、左面和右面3張圖像以及一張半身照。通過復雜的運算,系統信息管理平臺zui終存儲一張zui清晰的正面照片存檔入庫。
隨后,再一次進入安檢門。攝像機再次獲取圖像后,圖像查重比對系統隨即自動檢測出該對象在30天內兩次入館,并將入館信息放進二次庫。一旦有信息進入二次庫,系統信息管理平臺的操作監控機便會發出聲音和光線預警,并自動調出此人之前進入安檢門的信息。點擊照片,還可以自動播放其每次進入安檢門的視頻錄像。
此外,針對*門、*、邊防及海關等部門下發的黑名單人員,系統能夠通過查重比對,立即發出報警信號。
敦煌莫高窟:環境監測保證文物保管環境安全得當
敦煌莫高窟,已在60多個洞窟安裝了200多個傳感器,包括溫濕度、二氧化碳監測設備,崖體內部溫濕度、崖體裂隙、壁畫病害等傳感器。山頂和窟區布置氣象站和風沙監測站,窟區安裝空氣監測站等。在數據采集、實時監測的基礎上,通過網絡將數據傳輸至的數據庫,并將分析結果實時傳給洞窟開放管理系統和莫高窟監測中心,一旦數值超過承載限度,系統將發出預警,并通過短信平臺傳給相關人員,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目前,類似的監控系統在文物預防性保護領域正在推廣應用,現已起到示范性效果。據國家*智慧博物館建設研究課題組負責人楊曉飛介紹,目前國內有4000多家博物館,運用物聯網進行預防性保護、數字化保護的不足100家,多為經費較為充足的國家、省級博物館和重點遺址博物館。而在美術館等機構,由于保存藏品環境較為簡單,因此幾乎沒有涉及預防性保護。“物聯網技術應用是一項系統性投入,需要經費、技術、管理機制等多方面支持。”他告訴結合介紹。
其實現在已經有多種高科技手段進入展覽館、博物館安防領域。比如在參觀者無知覺的情況下自動記錄其參觀信息的人臉識別系統,還有可以防止文物被“掉包”的顯微圖像辨識技術,充分保護外出展覽文物的安全。
同時各個博物館出入口或重要內部區域,必須安裝門禁通道閘機來增強其安防性,出入口安裝有利于游客有序防夾安全且防漏票人員進入,重要內部區域應用防尾隨可提高安全性,雖然有的博物館已安裝,但還有改造和待建博物館需要安裝,所以必須從前期就做好安防性措施。
下一篇:沒有了